孕婦強忍牙痛小心口腔蜂窩組織炎


33歲陳小姐,因平日疏於口腔保健,懷孕後因荷爾蒙及血液循環的變化,使得牙齦腫脹充血,找了四、五間的牙科及婦產科皆沒有醫師敢為她治療,在朋友的建議下至衛生署豐原醫院就診;經診斷口腔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因有敗血症及顱內感染的危險,由婦產科收治住院,院方啟動全人整合會議,召集婦產科、牙科、麻醉科及藥劑科等相關單位醫師的建議,感染控制後拔除不良咬合的智齒並在超音波檢查胎兒狀況良好後,安心出院返家。


豐原醫院婦產科 張崑敏 醫師表示,懷孕婦女對於牙齒的治療常抱持著恐懼感,擔心照X光、打麻醉藥或吃抗生素藥物等治療會對寶寶造成影響,所以大多數的孕婦皆會選擇忍痛,事實上,孕婦因為荷爾蒙及血液循環的變化,牙齦容易腫脹受傷,牙床容易鬆動,比平常人更容易有細菌潛藏在牙縫中,而懷孕期間為了供應寶寶充足的營養及維持體力,孕婦們進食與進補的次數增多,牙齒殘留食物的機率增加,蛀牙的機會也相對提升許多。


小姐懷孕第二胎,夫家想要將孫子養的白白胖胖,怕肚裡的胎兒營養不夠,加上台灣的美食琳瑯滿目,每天山珍海味無一不補,但卻未特別注意口腔保健,口腔組織此時成了細菌的溫床,原本即有的牙周病也因此而變本加厲轉變成「蜂窩性組織炎」,牙痛忍到發炎發燒了才就醫治療。


  牙科陳梅玉醫師表示,孕期牙科治療的安全性及必要性是有實証醫學依據的,國內約有一成的民眾有牙周病的問題,絕大多數的民眾皆有牙周病的問題,因口腔容易孳生細菌,除蛀牙外的口腔問題皆稱牙周病,差別僅在嚴重程度不一。


懷孕的婦女更容易造成口腔疾病的惡化,引起牙周病的細菌可能增加胎兒流產、早產或體重過輕的機率,甚至造成子癇前症(指在懷孕期間出現水腫、蛋白尿及高血壓等,只要有高血壓合併其它任何一種之症狀,即稱之;多發生在懷孕二十週後),威脅胎兒與孕婦的健康。


張崑敏醫師呼籲,孕婦不僅可以看牙,而且比一般人更需要看牙,平日就要養成口腔清潔習慣是很重要的,由於牙齦易出血,建議選擇軟毛的牙刷,多使用牙線及牙間刷清潔口腔。懷孕產檢也要做口腔檢查,若有懷孕一定要明確的告知牙醫師,讓醫師在處理時能多一分小心,懷孕中期(懷孕三至七個月)是較安全的治療時期,若有必要接受拔牙或口腔手術時,牙科醫師與婦產科醫師聯手診療可以更安全。2013.06.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城風雲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