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中社遺址


考古搶救發掘計畫重要出土現象說明


  清水區鎮政路計劃道路延伸工程範圍內,委託中研院進行遺址搶救挖掘,日前出土3具史前人類遺骸,負責挖掘工作的劉益昌表示,出土的史前人類遺骸屬番仔園文化後期,距今約一千年。葉樹姍局長表示,該遺骸將由 劉 教授剝取翻模後,先存放於中研院,等研議中的遺址博物館興建後再公開展示。


  葉局長指出,清水區鎮政路計劃道路延伸工程經過中社遺址範圍,因此該局要求施工機關內政部營建署依法進行搶救挖掘,挖掘工作由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教授負責。


  劉益昌指出,所發現的3具骨骸,M1位於T7P4,為頭朝東南方的仰身葬,頭部側放,頭頂有一礫石,顱骨略受地層擠壓碎裂,但可見到牙齒,左手骨收放至腹部,腿部呈平行,腳掌雖然已經腐爛碎裂,但依殘留部分判斷應該是向上,骨盆開口較大,右手骨壓在另一具骨頭之下,可能是平放在身體旁邊。M1北側尚有一些疑似獸骨覆蓋在上面,暫無法判斷是什麼動物。M1北方另外有一個殘損的人骨,應也是一具人骨墓葬在旁邊。從骨骸研判,距今約一千年,至於性別還需進一步檢測確定。


  劉益昌並表示,近幾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清水中社遺址為中部地區番仔園文化目前相當重要的代表性遺址,就地下所埋藏的文化層次與遺物型態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本遺址歷經番仔園文化的番仔園類型與鹿寮類型兩個時期的發展,構成了上下兩個呈現連續發展但物質特徵不同的文化層次,且屬於本遺址晚期鹿寮類型的文化層顯著向東邊延伸並與清水社口遺址文化層相接,形成面積廣大的考古遺址;從過去發掘出土所見陶器的初步整理分析,除顯示出番仔園文化的特徵外,亦發現少數陶器具有營埔文化、台灣北部史前文化及中部淺山地區史前文化的特徵,反映了本遺址可能的發展演化以及複雜的跨文化往來關係。


  另外,文化局指出,鎮政路因計劃道路劃設時間在中社遺址指定之前,為避免影響交通建設,前臺中縣時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該案時同意該道路開闢但須進行搶救挖掘,等挖掘工作完成後再進行道路開闢,因此此案並未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等相關規定。2012.03.26(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城風雲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