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灣葉鼻蝠」體型碩大、面目猙獰,個性卻相當溫馴。




白冷圳隧道蝙蝠多


 新社鄉白冷圳有一處綿延 二公里 多的通水隧道,地方人士探勘赫然發現洞內棲息逾五千隻保育類台灣葉鼻蝠、台灣蝙蝠,決邀學者記錄難得的生態奇景;學者說蝙蝠棲息人工洞穴,與文明過度開發有關。


 白冷圳正進行震災後二期重建工程,沿線水路、隧道暫停通水七十天,白冷圳社區總體營造促進會人員詹武宗、徐炳乾、張進坤、鄭淑芬等人,昨天利用停水期間,進入已走過七十個年頭、長二公里多的通水隧道,調查洞內生態資源。


 通水隧道蜿蜒深邃,一行人拿著手電筒、戴著帽子、手套,緩緩前進,走了十多分鐘後,發現上百隻台灣葉鼻蝠、台灣蝙蝠貼水飛行,並朝通風口方向盤旋,四十多分鐘後,眾人在隧道內發現五處蝙蝠穴,每處估計棲住上千隻蝙蝠。


 眾人發現台灣葉鼻蝠、台灣蝙蝠有不同的領域,不會互相攻擊,絕大多數靜靜勾在岩壁上棲息,這些蝙蝠長得碩大,比一般家蝠大三至五倍,有時蝙蝠會不小心掉在水裡,但蝙蝠會沿著岩壁爬,模樣可愛,形成一幅奇特景象。


 附近居民指出,數以千計的蝙蝠都在夜間活動,並利用通風口出外覓食昆蟲,過去通水時,外人不會進入,且農友們認為蝙蝠能去除害蟲,不會加以捕捉或撲殺。所以這些蝙蝠能平安存活在人工洞穴裡,幾十年都不被外界干擾。90.05.03


 


東勢慶福里葉鼻蝠災後數量增加


 


台中縣東勢鎮慶福里山區蝙蝠洞,九二一震災後發現「台灣葉鼻蝠」族群數量遽增,居民懷疑是中橫公路多處隧道受創,造成蝙蝠遷居山洞。


 


 位於東勢鎮慶福里中橫公路天冷路段附近山區的蝙蝠洞,是於五年前由果農池瑞慶所發現,由於洞中蝙蝠的體型比一般蝙蝠大,一度懷疑是保育類的「台灣狐蝠」,引起台灣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的注意,派員前往調查、研究發現應是屬於特有種的「台灣葉鼻蝠」。該處蝙蝠洞深約四十公尺,積在地上的糞便有數十公分,剛發現時約有近百隻蝙蝠棲息。


 


 九二一大地震後,池瑞慶發現洞中蝙蝠遽增至數百隻,研判可能是中橫公路上谷關地區部分隧道受震災坍毀,或是東勢、和平一帶山區不少山洞毀於震災,造成蝙蝠移居到慶福里的這處山洞。


 


 該山洞為日據時期日軍儲放軍資所在,日軍撤離後,洞中就成為蝙蝠棲息場所,早年物資缺乏時,偶有居民捕捉洞中蝙蝠食用,多年來洞中蝙蝠已逐漸遭人淡忘。最近蝙蝠數量的增加,甚至入夜還有誤闖附近住宅情事,才又引起當地居民的注意。因蝙蝠糞也被列為中藥材,曾有人深入洞穴中挖取蝙蝠糞做為入藥用。89.07.31


 



白冷圳隧道中發現鐘乳石


  新社鄉白冷圳通水隧道繼蝙蝠傳奇後,再傳鐘乳石傳奇,白冷圳總體營造促進會人員深入通水隧道內,又發現疑似鐘乳石結晶物。學者說,這可能是岩盤中的碳酸鈣,歷經數十年鈣化所致。


 白冷圳正進行震災後二期重建工程,沿線水路、隧道暫停通水七十天,白冷圳社區總體營造促進會人員,前天在一處通水隧道中段發現逾五千隻保育類台灣葉鼻蝠、蝙蝠後,再深入洞內,卻意外發現岩盤出現疑似鐘乳石結晶物。


 促進會人員指出,他們發現疑似鐘乳石結晶物岩盤,左、右兩側都有黃、紅、橘、米色的礦物質結晶物,其中岩盤上方除有台灣葉鼻蝠棲息外,還長出類似乳頭的結晶物,結晶物下垂成冰柱形,長度約四至六公分,讓他們嘖嘖稱奇。


 由於通水隧道在日據時代興建,距今有七十多年的歷史,促進會人員懷疑,鐘乳石已慢慢形成雛型。不過,他們擔憂鈣化後的結晶物,沉積數量過多,恐會危及新社鄉民生、灌溉用水安全,決邀學者進一步調查,解開鐘乳石之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城風雲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