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縣級古蹟仗義卹鄰石坊逃過震劫


 


 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台中縣東勢地區許多古蹟損毀,位於石岡鄉梅子村豐勢路旁的「仗義卹鄰」石坊,則逃過震劫依然矗立,成為地方災後少數倖存的古蹟之一。石坊設置的典故則是清朝時代例貢生劉章職創立義渡會的感人事蹟,至今仍為地方老輩所津津樂道。


 


 這座特殊的石坊早年是石岡鄉內最耀眼的古蹟,但隨著地方的發展,漸為路旁林立的房舍所遮蔽。震災後,地方古蹟遭重創之後,再度引起民眾的矚目。石坊上寫有「道光壬辰冬月、彰化縣正堂李為創設義渡、仗義卹鄰、劉章職立、昭和七年春月東勢義渡會贈石」字樣,指出劉章職創立東勢義渡會後,於道光十二年獲彰化知縣李延璧頒贈「仗義卹鄰」匾額褒獎,由東勢義渡會於日據時代將其重刻於石坊上,以感念劉章職創設義渡會的善舉。


 


 石坊後面則是清朝貢生劉章職夫婦的墓園,碑上有「授奉議大夫銜例貢生祖考章職劉公」字樣。由墓園碑文記載,清朝道光十三年,樸仔口以東﹙今石岡、新社、東勢、和平等四鄉鎮﹚有大甲溪流域流經,當時地方土豪劣紳在溪岸設有舟仔來往渡船交通,向過溪居民索取過渡費。有一天,十八位少女乘坐渡船欲到對岸,船行至溪中時,因船伕調戲少女,少女驚慌閃躲導致渡船失去平衡而告翻覆,造成十八位少女溺斃溪中。


 


 事後引起罹難少女家族的不滿,釀成地方嚴重械鬥,當時劉章職為避免事件擴大造成地方居民互相殘殺,便出面調停,並出銀元百兩與其弟濟川會同地方仕紳募錢設置義渡會,共募得二千多銀圓,將這些銀兩購置田產,以每年租榖所得做為財源,由義渡會僱請船伕十二人,為過河行人免費渡船。


 


 劉章職曾任彰化縣朴子堡總理﹙統管今台中縣豐原市朴子里至東勢地區﹚維護地方治安,清同治元年,台灣中部發生戴萬生事件,劉章職負責籌募糧餉供應義民軍征戰,協助官軍平撫事件,因功獲皇帝賜封軍功五品。當時他不但是台灣中部地區響叮噹的人物,也是有名的慈善家,於道光十三年捐銀五百兩與仕紳郭春榮發起重建東勢巧聖仙師廟,連彰化縣城北門的重修,劉章職也捐出鉅款贊助。


 


 雄偉的大石坊中門正中刻著「仗義卹鄰」四字外,正門兩側對聯為「章身以德利物濟人遺澤遠」、「職任能忠急公好義熱誠多」。劉章職於道光十六年,獲彰化知縣賈正堂頒贈匾額「正直好義」四字,也由義渡會於日據昭和年間重刻於石坊正門背面上,並刻上對聯「造福鄉鄰遠近溝通無病涉」、「有功津渡往來利濟盡安流」,兩邊側門則刻著樂助義渡者名字,以及對聯「畢竟忠誠貫金石」、「果然仁義涉波濤」。由石坊對聯及墓園記載,說明了劉章職功在社稷、官封五品奉議大夫,及道出他創設義渡會的善行義舉,至今仍深受民眾的敬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城風雲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