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漆藝師廖勝文1.jpg

H漆藝師廖勝文2.jpg

H漆藝師廖勝文3.jpg

漆藝師廖勝文夾紵漆器

豐原漆藝館舉辦成果展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於去(106)年開辦廖勝文技藝研習班,3月23日起至4月29日在豐原漆藝館舉辦成果展,展出廖勝文和學員的作品。漆藝師廖勝文出生於大甲區,鑽研夾紵漆器,市府於105年將夾紵漆器技藝登錄為文化資產「傳統工藝」,保存者為廖勝文。

文資處表示,夾紵漆工藝俗稱脫胎漆器,顧名思義是將胎體脫去,做法先以陶土成形,於上以生漆裱上棉布,一層又一層,十分費工、費時;而氣候變化溫濕度也會影響漆層乾燥速度,製作需有「眉角」,也造成這項技藝較少人嘗試。這次展覽將展出廖勝文和學員作品59組,包括試板、漆瓶、漆畫等;除了脫胎漆器外,有學員利用柚子皮為胎體,髹塗生漆,呈現「柚子杯」型態,也有「鏍鈿南瓜」等相當特別。

文資處指出,廖勝文從小愛畫畫,曾在哥哥的醬菜工廠上班,因為肌肉拉傷而停止,因緣際會於1996年參加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漆藝師陳火慶技藝傳習班,自此與漆藝結下不解之緣;20餘年來致力漆藝創作不輟,打底、刮灰、貼布、脫胎、裝飾等工序均細膩處理。97年入選「臺灣工藝之家」,文資處則於105年登錄「夾紵漆器保存者廖勝文」為文化資產,去年4月首度開辦研習班。

夾紵漆器技藝研習為期18週,每週日進行6小時課程,由廖勝文教授16名學員夾紵漆工藝,由最初試板製作開始,到胎體製作、層層裱布、上漆,學員雖然使用生漆產生過敏,又紅又腫(俗稱漆咬),也仍持續不退縮,展現毅力和旺盛的學習心。

文資處表示,臺中市漆工藝源自西元1928年,日人山中公先生在臺中開設「山中美術工藝漆器製造所」,製作漆器銷回日本,因此訓練出臺灣本土漆器前輩陳火慶藝師等,戰後漆器製造停止,遲至民國七十年代,中部因木器業興盛,與漆藝結合,並開始生產漆器外銷日本,產銷皆十分高額,漆器產業復興且蓬勃一時。

市府文化局長王志誠說,臺中市是漆工藝肇始地,因此市府將多項漆工藝技法,如木胎漆器、蓬萊塗及夾紵漆器等登錄為文化資產,並規劃研習開班傳藝及辦理成果展,期能讓傳統技藝得以薪火相傳,並讓民眾親近和了解。文化局邀請民眾走訪豐原漆藝館,品賞藝師與學員的創作。2018.03.23(圖/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arrow
arrow

    山城風雲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