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區客庄開基伯公雙福祠
台中市東勢區客家庄的「伯公」廟不少,其中位於北興里文化街的「永興宮雙福祠」,是東勢區寮下客庄的開基伯公,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最特殊的是供奉兄弟兩尊伯公,成為居民信仰中心,香火鼎盛。
「福德無雙雙福德、正神不二二正神」,這是東勢區北興里「永興宮雙福祠」拜亭外柱楹聯上所寫。客家庄民敬稱「土地公」為「伯公」,常見伯公廟中都是供奉「伯公」、「伯婆」,但供奉兄弟「伯公」則相當罕見。東勢區的開基伯公創建於清乾隆四十年(西元一七七五年),又稱「北片庄伯公」,原用三粒石頭為「伯公」,清道光年間才改用石材建小廟。
清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年)再改建,日大正十四年(西元一九二五年)同北片伯公合建,因供奉兄弟伯公兩尊,而取名為「雙福祠」,也是地方的「開基伯公」。現有廟宇建築係於民國七十七年(西元一九八八年)所重建,為地上一樓建築,屬單殿帶亭式,基地面積約 一百二十二平方公尺 。包括:戲亭、廟埕、拜亭、伯公殿、樹王公、樹王石頭公、金爐等;廟埕蓋有遮雨棚,棚下掛滿該祠的平安燈籠。
永興宮雙福祠除奉祀兄弟伯公外,祠內並奉祀有東勢區的開基王爺公(三山國王),三尊王爺公神像係在民國七十七年北興里重建雙福祠時,當地信眾從東勢區巧聖仙師廟請回雙福祠內奉祀。廟埕左側有一棵老榕樹,樹下建有「樹王公」小祠,廟埕右側亦有一棵老榕樹,樹下建有「樹王石頭公」小祠。
永興宮雙福祠也是東勢區文化街七間古廟之一,每年元宵節客家庄居民稱為「正月半」,又稱「元宵夜」或「小過年」,東勢區客庄居民在娶媳婦及添丁時,都有參加「元宵新丁粄賽」的風俗;雙福祠於每年正月半當天上午九點起祈神,十點半起安奉太歲、點亮光明燈及燈籠,並於元宵節當天中午過後,開始進行「元宵新丁粄賽」活動,入夜後在廟埕擺出參賽的「新丁粄」,觀賞人潮萬頭鑚動,熱鬧滾滾。2011.11.0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