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鎮農民醫院造福山城居民


 台中縣東勢鎮農會創全省鄉鎮市農會附設醫院之先例,十七年來陸續增添醫療設備、擴建醫療大樓、提昇醫療品質,嘉惠地方病患並負起山城十餘萬人口的醫療重任,更在九二一震災期間發揮緊急醫療功能。農會照顧農民的用心,深獲地方各界肯定。


 東勢地區位處台中縣偏遠山區,醫療資源匱乏且沒有完善的大型醫院,居民罹患重病或急症,必須長途跋涉遠赴豐原、台中就醫,不但耗時傷神也有延誤就醫時效之虞。因此,東勢鎮農會總幹事吳武雄於民國七十二年農會大樓落成時,透過擔任立委的胞弟吳耀寬,積極爭取在六樓附設農民醫院。剛開始的規模雖不大,但在省立豐原醫院、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支援各科醫師及醫術交流下,改案善了山城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窘境,造福地方不少患者。


  尤其九二一地震時,東勢鎮農民醫院震災中完成緊急搶救傷患重任,災後繼續負起山城地區醫療照顧工作,但院內許多設備及醫療器材遭震毀,面臨龐大經費修復與重購問題,院長張萬森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予以補助,以嘉惠東勢災區患者。


 山城地區遭受地震的重創,居民都深深體會到幸好有東勢農民醫院的興建,更突顯東勢地區醫療資源設置的必要。災後,農民醫院擔任東勢地區責任醫院長庚醫院醫療的後盾,扮演重要的醫療醫院救護任務,並配合衛生署推展各項九二一災後醫療重建方案。但災後除了各項醫療儀器設備的維修、重購及建築物損壞的整修及補強外,急需增購救護車、巡迴醫療專車,以利進入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接送病患。


 九二一地震當天,東勢鎮內幾家較具規模的醫院都在地震中受損嚴重,傷患救援作業只有賴受損較輕的農民醫院,雖然缺乏電力供應以及院內部少診療儀器受損,無法進行開刀等大手術,只能先為傷患做緊急包紮、治療,再轉送豐原等地區的大型醫院,及時拯救了數百位傷患的性命。


  農民醫院多位醫師,在大地震後緊急趕回醫院展開救治傷患,農會總幹事吳武雄對於這些醫護人員發揮救人天職深表感動與敬佩,譽稱為大震災中的無名英雄。


 吳武雄指出,九二一大地震中東勢鎮內災情頻傳,震動了當時在農民醫院值班的醫護人員,鎮內幾家較具規模的醫院都在地震中受損嚴重,傷患救援作業只能以受損較輕的東勢農民醫院為主,但因缺乏電力供應以及院內部少診療儀器受損,無法進行開刀等大手術,只能先為傷患做緊急包紮、治療,再轉送豐原等地區的大型醫院。


 農民醫院中有多位醫師在地震後一小時內,陸續趕到醫院投入救護工作,有些住在外鄉鎮的醫護人員因途中道路、橋樑的坍塌,想盡辦法通過障礙,疲憊的到達醫院立即進行傷患急救。看到院內滿滿的傷患,他、她們都將地震的震驚拋在腦後,持續救護傷患逾三十小時未停止,許多傷患都在醫護人員們的努力下活了下來。尤其,在大震災中,農民醫院的多位員工有家屬傷亡,也有家園全毀,但他們依舊堅守在救人崗位上,實在令人感動。


 農民醫院於七十八年度通過專科醫院的評鑑,八十三年度通過地區醫院的評鑑,八十六年四月間在農會大樓後方完成醫療大樓興建,樓高七層斥資近三億元,成為全省農會附設農民醫院中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醫院。為擴大服務東勢、和平、新社、石岡、卓蘭等山城鄉鎮患者,八十七年與童綜合醫院簽訂醫療合作,結合兩院的各項醫療資源,有效改善偏遠山區鄉鎮醫療資源不足問題,讓山城患者就醫無後顧之憂。


 農民醫院內除了現有的一般外科、骨科、泌尿科、內科等醫療科別外,並由沙鹿童綜合醫院支援小兒科、家庭醫學科、神精內科、胃腸肝膽科、心臟科、復健科等診療科別。並配合政府實施老人福利政策,提供七十歲以上老人免掛號費優惠。


  農民醫院醫療大樓於八十六年四月間落成啟用後,負起山城地區緊急醫療的重任,並改善東勢區四鄉鎮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為解決腎臟患者需長途跋涉到外地洗腎的痛苦,而設置洗腎中心。院長張萬森指出,洗腎中心內的「血液透析儀」,是由美國引進的俗稱「洗腎機」,這種儀器在榮總、台中仁愛、中山、等各大醫院均有使用。洗腎需四小時,患者家屬不必在場照料,而由醫院護理人員代理,減輕家屬的困擾。


  洗腎中心啟用後,已嘉惠不少洗腎患者,許多患者家屬到農民醫院八樓的洗腎中心參觀時,發現除了高科技的儀器設備外,中心的環境寬敞、清幽與醫護人員的服務品質,認為已不遜於其他的大型醫院。院長張萬森表示,將結合地區醫療資源並落實社區醫療保健,使農民醫院發展成為具有前瞻性、持續性的地區醫院,服務山城地區患者。90.03.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城風雲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