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岡鄉土牛活動中心前兩棵閹牛樹
石岡鄉土牛村,村名既為「土牛」,當然就跟牛有很深的淵源。當地早年曾堆置十九堆「牛型」土推,做為民番界址,村內也有兩棵百年黃連木,為鄉內唯一的閹牛隻場所,而有「閹牛樹」之稱,年輕一代已鮮有人知。
土牛社區活動中心前有數棵大樹,都是黃連木,樹齡逾百年仍生機盎然;其中,兩棵毗鄰而生,係早年地方閹牛隻的地方,而有「閹牛樹」之稱,只有老一輩村民才知。
日據時代石岡庄役場(現為石岡鄉公所)設有獸醫,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免費水牛閹割服務。當時借由這兩棵黃連木天然的樹型,只要放個木條綁住牛隻,就可以讓獸醫進行閹割的作業,村民都稱為「閹牛樹」。
隨著時代的變遷,鄉內早年種稻的水田逐漸轉作為種植果樹的旱地,耕牛也被鐵牛(耕耘機)等機械化器具取代,導致水牛逐漸減少,最後水牛絕跡於鄉內,公所也撤掉獸醫的職務,「閹牛樹」也逐漸塵封在老輩人士的記憶中。
石岡鄉土牛地區原為原住民聚居地,曾發生原住民與漢人衝突事件,因而由當時的彰化縣知縣出面調停,除了在今土牛國小下方掘一條大水溝,溝旁築了十九個形狀像牛的大土堆,雙方以水溝與土堆為界,互不侵犯,同時立石碑告示。
牛型土堆早已不見,但這塊「土牛民番地界碑」目前仍保存在土牛國小校園涼亭內。碑高五尺五寸、寬一尺六寸、厚六寸,是用花崗石刻成的石碑;碑上記載於清乾隆二十六年由彰化縣知縣所立,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碑石堅硬但碑上所刻的文字,如同居民的記憶,已逐漸模糊。99.05.02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