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典藏展 22位名家精品首度展示
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即日起至6月29日止,於三樓編織文物館規劃「2014典藏編織特展」,精選各類現代編織典藏品約40件展出。22位名家透過綿布、竹、麻、藺草、繡線等材質,採用編、結、織、染、繡不同的技法,創作具體及抽象等各式藝術作品,帶領民眾進入變化萬千的手工藝世界。
知名竹編工藝家張憲平老師透過教授小朋友手作童玩,體驗在地傳統竹編工藝,讓習慣電玩的現代孩子瞭解臺灣本土天然材質的多種用途,感受古早農業社會的時代回憶,充滿懷舊的智慧與趣味。
「2014典藏編織特展」作品展現多位名師深厚的技藝與巧思。張憲平老師「勾紋提籃」作品編作嚴謹,以0.1公分的輕薄竹面、竹籜及藤皮,掌握竹籐質樸雅緻、輕滑堅韌的特性,透過三層疊次編結技法的古錢紋樣及完美立體工法,展現彷若青銅器的雕塑形貌。張老師技法精準高超,善於利用交錯層疊表現通透鏤空的特質,作品曾獲國內競賽優等獎,並得故宮博物院所典藏。
陳景林老師採用瓊麻及絲瓜絡,以綴織纒繞變化植材肌里的作品「執著」,盤根錯結的意象,強調草根韌性及大地生命力。劉千韶女士為編織工藝獎首獎得主,刺繡作品「石榴風情」,針法細膩變化繁複,匠心獨具。賽夏族章潘三妹女士藤編作品「葉紋藤編花器」,通體色澤古樸飽滿,造型深具張力。莊世琦女士的型染作品「磬」,呈現優雅瑰麗和醇厚親切的視覺效果。
高齡80的資深藝師婁經緯女士,以蠶絲等天然纖維運用,利用框織的隨意變化自由發揮,呈現「海」的壯闊深沈。周玉卿女士綴織作品「牛軛上的銅鈴」,以傳統泰雅、賽夏織紋形構,卻顯現類似印第安的形紋風格。陳夏生女士結藝作品「舞伎圖壁飾」,以粗金線編製,利用線材的旋轉組織,突顯敦煌石窟壁畫舞伎翩飛飄逸的律動感。
葫蘆墩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為地方特色文物館,為充實豐富館藏,經由購置、捐贈與競賽等方式,廣為蒐羅臺灣原住民編織、現代編織創作,中國傳統刺繡文物、西南少數民族織染繍工藝及日本編織等1千餘件編織藏品,並辦理館藏展、館際交流展、專題研究及相關推廣、教育活動,致力精緻編織藝術的保存,與工藝文化的研究發展。
葫蘆墩文化中心並於7月5日開設竹籐編織技藝、纖維手環及藍染、拼縫、褶飾課程,由張憲平老師及多位專業老師指導,歡迎民眾報名參加,請洽文化中心服務臺04-25260136分機9,或參考中心網站http://www.huludun.taichung.gov.tw。2014.06.11(資料提供: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