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說:吳弘斌主任檢查患者中耳植入助聽器後情形、黑色的語言處理器附在耳後,小巧也不影響外觀。





創新術式改善少見「耳骨硬化症」


慈濟醫院醫師赴瑞典分享獨創做法


  58歲女性罹患東方人少見的「耳骨硬化症」,短短不到2年,聽力嚴重損傷,左耳連戴助聽器都聽不到,原本活躍的個性愈來愈沒有自信。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弘斌以「中耳聽小骨重建手術合併中耳植入助聽器手術」術式,成功讓「耳骨硬化症」病患重拾聽力,並應邀前往瑞典,與同業分享他的獨創做法。


  「耳骨硬化症」指的是聽小骨硬化,發生率千分之五,屬於原因不明疾病,也無法治癒。罹病的女患者個性活潑、樂於分享,20多年來積極參加公益社團活動,還是小組領導人,聽力出現損失,接電話、看電視都得把聲音放很大,難以參與家人、朋友交談,讓她失去自信,當左耳聽力喪失,連戴助聽器都聽不到時,圍繞著她的世界似乎也跟著變小了,看著媽媽鬱鬱寡歡,家人也好難過,決定向台中慈濟醫院求診。


經由聽力測驗,這位女患者能聽到的最小聲音音量需達87分貝,屬於極重度聽力損失。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吳弘斌指出,聽覺的形成是外耳收集聲音,傳到耳膜,經聽小骨放大,再傳到卵圓窗進入內耳,患者的右耳雖然還可以靠助聽器聽到聲音,可是勢必會愈來愈惡化,如果不做積極治療,等兩邊都完全聽不到了,就只能裝人工電子耳,不但自費費用多出好幾倍,聲音品質也不如正常聲音。


左耳中耳植入助聽器後,至少可以用十年,一旦右耳也聽不到時,至少還有左耳支撐。」吳弘斌醫師表示,值得高興的是,患者在手術後回診,聽力進步到64分貝就能聽到,助聽器開頻後,聽力更達35分貝,大幅接近正常人的25分貝。左耳重新再聽見聲音,患者忍不住笑開懷,因為她的世界也似乎因此跟著拓展開來。


吳弘斌醫師說,這項手術的方法是直接刺激聽小骨,讓聲音傳遞不需從外耳、耳膜,更直接、品質更好。而「中耳植入助聽器手術」在全球已超過千例,但因為同時進行「重建聽小骨」與「植入助聽器」兩種手術,操作空間只有0.10.2公分 ,一旁還有顏面神經,一不小心可能聽力沒有救回來,反而傷及神經,導致臉歪嘴斜。正因為手術的複雜度與技術的要求都很高,台灣能做的醫師不多,再加上健保不給付,選用的人還是不多。


吳弘斌醫師進一步說明,中耳構造精緻,用力稍過,輕則聽小骨位移、重則傷及內耳,造成全聾,這就是為何人工聽小骨手術是各式中耳手術裡最細膩的一種。


吳弘斌醫師主刀的「中耳聽小骨重建手術合併中耳植入助聽器手術」,有別於一般經圓窗繞道的路徑,而依照人體生理構造,直接從卵圓窗進入,本例更直接以植入助聽器取代聽小骨,相同的品質,手術花費時間更短,也因此應邀赴瑞典分享創新術式的經驗。


附註:「中耳植入式助聽器」於一九九六年發展,二○○二年世界各國廣泛運用,直到二­○○七年才應用在混合型聽力障礙,「中耳植入助聽器」的手術方式已累積上千位使用者,語言的清晰度與辨明能力都優於外掛式數位助聽器。


二○○八年十月,衛生署通過中耳植入助聽器的申請,用「中耳聽小骨重建手術合併中耳植入助聽器」手術,既可減少氣骨傳導差,同時植入的助聽器更可以提升聽力,不必外掛數位助聽器。(台中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提供)99.08.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城風雲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