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水電包工切除食道憩室免後患

食道攝影加紅框  

           水電包工切除食道憩室免後患

  42歲的柯姓男子,去年7月感覺吞嚥不順、胸悶不適,一開始以為是腸胃不適,檢查意外發現食道外的分岔陰影,進一步食道攝影確診是發生率只有萬分之一的「頸部食道憩室」,經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外科吳政元主任評估,建議他接受「食道憩室切除與環咽肌切開術」,術後恢復良好。

 柯男是位水電包工,工作一到旺季,沒日沒夜趕工是家常便飯。半年前,突然覺得吃東西時胸悶疼痛,鄰近醫院透過食道顯影劑,看到食道有突出憩室,為慎重起見,再到慈濟醫院就診。

 

 胸腔外科吳政元主任說,食物進入口腔,咀嚼後通過約25公分長的食道,通往胃部消化,「食道憩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食道肌肉運動不協調,吞食硬物容易從食道黏膜較薄弱的區域往外膨出,形成突出囊袋,食物久而久之堆積在裡面,躺下時造成食物逆流,嗆到呼吸道就會出現咳嗽或吸入性肺炎,有的甚至有惡性病變可能。

 

 食道憩室的發生率只有萬分之一,並不常見。柯姓患者的「食道憩室」位於食道跟下咽部交接的地方,囊袋呈不規則形狀;吳政元主任表示,這顯示組織沾黏得滿厲害,不積極治療,極可能會隨著食物堆積越多,發生食物逆流和併發呼吸道胸腔感染的機會提高,建議柯先生接受「食道憩室切除與環咽肌切開術」,以除後患。

 

arrow
arrow

    山城風雲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