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中生三周重 二十公斤 出現腳水腫


病前有徵兆醫師提醒別忽視泡沬尿


張姓高中生體重3周內爆增20公斤,且雙腳嚴重水腫。就醫檢查發現,蛋白尿超出正常值甚多,且血中白蛋白低下,腎臟切片檢查結果為「局部性腎絲球硬化症」。臺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 楊洵 醫師指出,腎病症侯群以往常見於近50歲族群,近年發病年齡有往下降趨勢。他提醒民眾,如果尿液中泡沬久久不會消散,另合併水腫狀況,要高度懷疑有蛋白尿,並應提防腎病症侯群可能。


家住臺中市的張同學16歲,今年二月感冒,在診所吃感冒藥一周之後,體重逐步增加。原本170公分、64公斤的標準身材,短短3周爆增為84公斤。一下子重了20公斤,他不但雙腳嚴重水腫、還開始略有小喘,家人驚覺不對才帶他至腎臟科就診。


檢查顯示,張同學尿液中有嚴重蛋白尿,此外合併有血脂異常,血中白蛋白掉到1.3 g/dL(本院正常值為3.5~ 5.0 g /dL)。臺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 楊洵 醫師表示,臨床上來說有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腫三種症狀即符合腎病症候群的診斷。因為蛋白尿的緣故,白蛋白隨尿液流失造成血管內滲透壓的改變,使得水份散逸到組織間質形成水腫。


張同學增加的體重都是水,如果沒有找出正確的病因開始治療來把漏失的源頭關掉,即使白蛋白補充再多也於事無補。因此, 楊 醫師在他住院初期馬上安排腎臟切片檢查,以確定腎絲球病理變化,並佐以利尿劑及補充白蛋白輔助脫水。接著在病理報告出來之後確定病變及診斷再使用類固醇治療。兩周後鞏固療效,待慢慢恢復原本體重才出院改門診追蹤治療。


張同學的腎臟切片病理報告顯示屬於「局部性腎絲球硬化症」。 楊洵 醫師指出,這在分類上屬於比較不好治療的類型,這類病患的發病原因通常不明,而且六成在十年內將進入洗腎階段。徐同學還是廿歲不到的年輕人,如果卅歲就洗腎,勢必影響未來的人生。目前的治療先以類固醇治療半年以上,門診再密切追蹤以期及早掌握病情。


醫師說,腎絲球是腎臟的基本作用單位,隨年齡增加會慢慢凋零。一旦發炎會加速壞死,剩下能作用的單位會愈來愈少,在餘生中將造成腎臟很大的負擔。以張同學的情形來說,依病程或許比較偏向是病毒感染或是藥物引起的微小病變性腎病。然而病理報告的結果卻令人意外的是局部性腎絲球硬化症。所以切片檢查在診斷腎絲球病變上是非常重要的。惟有確立診斷,治療才有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腎病症侯群以往多在四、五十歲的族群較常見。但現在連廿、卅歲的病患都出現了,發病年齡似乎有往下降的趨勢。原因目前仍未能確定。比較特別的是,有些病患的蛋白尿完全沒有水腫等任何症狀,可能一年半載都沒被發現,張同學能及早發現罹患「局部性腎絲球硬化症」,實在是十分幸運。


楊洵醫師指出,長期的蛋白尿,造成營養默默隨著尿液流失,體力愈來愈虛弱,誘使腎臟發炎將導致腎絲球功能受損,更可能導致腎臟纖維化,提早進入洗腎的命運。而張同學肌酐酸從初期異常,到治療後恢復到1.2mg/dl,顯示治療已有成效


楊洵醫師強調,腎臟藉著過濾網的構造排水、排毒、排酸,等於是一個城市中下水道的功能。一旦過濾網產生問題,身體的一些營養物質,像是白蛋白等就會漏失出來,形成蛋白尿。如果吃感冒藥後感覺尿尿泡沫增加,或是有水腫的情形,及早至腎臟科就醫檢查是否有蛋白尿,就是最簡單直接監測腎臟有沒有問題的方式之一。


年輕人發現「泡泡尿」不必害怕腎臟一定有問題,想判斷自己尿液健康與否,可以觀察一大早起床的第一泡尿,靜置五分鐘後仍未消散者才是所謂『尿液泡沬不能消散』的蛋白尿,要及早就醫及定期追蹤。2013.08.20(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山城風雲錄 的頭像
    山城風雲錄

    山城風雲錄

    山城風雲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