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懷~吳景輝的膠彩創作觀
展覽時間: 99年7月2日 至 7月25日
展覽地點:臺中縣立文化中心二樓畫廊
第22屆臺中縣美術家接力展「澄懷~吳景輝的膠彩創作觀」35件大作即日起至 7月25日 假臺中縣立文化中心二樓畫廊展出,有興趣民眾可前往領略膠彩藝術之美。
吳 景輝 老師是一位小學老師,與台灣膠彩畫協會理事長 簡錦清 老師由同事變成師生關係,在膠彩畫世界中找回繪畫的熱情,作品曾獲得台中縣美展、中部美展膠彩畫類第一名、全省美展膠彩部多次優選,大墩美展第10屆第二名,第七屆彰化磺溪獎等獎項,創作精力充沛,現任教臺中市永安國小。
吳老師認為一切作品都是一種自傳,它必須蘊含生命中自在顯現的情感。此次個展所創作的作品是他品味人生的一種方式,希望自己打開最樸素端正的的那一扇窗口,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情感,那一份真性情,可以悠閒自在、可以從容不迫、可以純粹自我的同時,也讓觀者隨著他所創作的內容:家鄉那片大海的遼闊、大陸江南古鎮的樸素、日本上高山楓紅的燦爛。能有一種人生況味的省思。
吳老師在創作過程中,常常將孤獨的自我放逐在大自然中,面對大海、高山時一顆自由的心才完全得到解放和純化,這活潑的精神相當自在瀟灑、無拘無束。因為心中沒有執著成見,所以更能領受自然風景,啟迪內心美的靈魂。
吳老師認為藝術創作者窮盡畢生之力,莫不是為了建立個人的風格。風格的建立需要多方吸收和融合,如何從藝術前輩畫家創造的一條條引人入勝的小溪加以融會貫通,匯成一條自己的大河,是他深切期許的。
吳老師說,米芾愛石成癡,他以瘦、透、漏、皺四字描述具有靈性美的太湖石,以此四字箴言來做為藝術創作的追尋進程指標,他認為非常貼切。首先要「瘦」,當你決定要從事藝術創作時,你要有一顆真誠的心,身體力行,用最大的勇氣打進去,整個身心都處在一尋找的狀態,日日精進,身心受到焠鍊練,這樣才能在作品中獲得新的面貌。所以必須為藝術消瘦,全然的生命投入,超越生命而獲得深沈的精神,為藝術消得人憔悴、對它動情成痴,情癡才能真誠流露。
然後要「透」,透是通透,創作需要用最大的勇氣與力量打進去,要能通貫古今,而獲得一顆清澄自在的心。這時人的精神境界,如思想、宗教觀、人生觀、才智、審美趣味都會澄澈清明,就會清楚的知道如何在歷史的進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接著要懂得「漏」,太湖石多孔穴,洞口會相通,通透而活絡有靈氣。一位藝術創作者,當他走上藝術創作之路時,往往會受到許多前輩藝術家的影響,前輩的光環與成就,常使得新進的藝術創作者失去自我,而逐流於前輩們的藝術洪流之中。
因此,一個創作者必須懂得捨棄,捨棄前人對你的影響、捨棄當代藝術流行的趨勢、捨棄譁眾取寵、捨棄不屬於個人靈魂中的屬性與作法,一切回歸於真實的自我,遺忘學習過程中刻意學習的技巧,而將這一切化成人格的涵養,涵養成屬於自我的一部份,展現出屬於自我的真誠與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感動。
最後要「皺」,太湖石受到大自然水紋柔波的雕琢,使其原本剛硬的石頭,融入水的柔和,剛硬與柔和、力與美、陰和陽,就這麼巧妙而毫不牽強的展現在同一塊岩石上。上海豫園入口處那塊太湖石,在載運過程中不慎掉入黃埔江中,後來打撈起來時,具有靈氣的太湖石竟然在江底尋找到可以讓它豎立起來的底座。也許是江水的堆疊,讓它找到棲身穩固的底座;也許是它本身和底座就是一種萬物冥冥之中命定的契合。無論如何,都是顯現出大自然偉大的力量。
藝術創作者最終的追尋應該是順著自我純樸的本性,藉著本性所開發出來的技巧來表現出極近天工自然的藝術品,如果藝術創作者能創作出太湖石上的天工之「皺」,那麼他已經找到他在大自然中存在的價值。
提供單位:臺中縣立文化中心99.07.0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