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冬至進補得看體質、氣侯 

冬至進補藥材B

 

冬至進補藥材1B       

      冬至進補得看體質、氣侯
           中醫師:天氣不冷別亂補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冬至」,不少國人早就蓄勢待發,等著這天聚餐進補,臺中慈濟醫院黃仲諄中醫師指出,臨床上常見民眾補出病來,其實,「時令」是來自老祖宗幾千年前的概念,臺灣既非酷寒地帶,這幾年氣侯更是出奇異常,建議現代人應依氣溫與時空環境,因時、因地制宜,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冬至」是農曆重要的節氣之一,天文學上這天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傳統上「冬至」這天就等於「補」,衝著養生、禦寒保暖的名義,湯圓、各種補湯火鍋一應俱全。

  黃仲諄醫師表示,季節變化的過程中,冬季氣溫低,人體需要更多能量調節溫度,或是針對部份能量不夠、因病氣血不足的人,適時做一些藥膳食補,增加能量與氣血循環,這些概念基本上都是沒有問題的。

  問題出在古代與現代的時空背景不同,黃醫師指出,古早的中醫發展來自中國內陸,當地的冬季天寒地凍,冬令進補有它的道理在,位處亞熱帶的臺灣,冬天雖然也有溫差變化,但真正冷的時間並不長,姑且不論兩者的氣侯、環境不同,古代生活環境條件差,吃到蛋白質、脂肪的機會相對來講,機會並不多,現代人攝取蛋白質的量本來就高,很多人甚至超標到得減重、去油的程度。

  更何況,這幾年的氣侯變化特別明顯,以今年的立冬來講,那天並沒有到冷的感覺,很多人不管這些,只要「立冬」就非補不可,不少卅出頭歲的上班族,揪團大啖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幾天吃下來,紛紛出現口乾、口破、睡不著、便秘、痔瘡發作等症狀。黃醫師表示,今年至現在都還沒有真正感覺冷到,加上氣侯異常,節氣的精準度跟古代愈差愈遠,少則三、五天,多則一周都有可能,建議民眾依天氣狀況考量,即使時令到了,也不必一定要跟著補,以免適得其反。

  很多人跟著時令進補,背後的目的常是為祭五臟廟找理由,中醫依四季變化分為「春風」、「夏火」、「秋燥」、「冬寒」不同方向著手養生,冬天溫度太低時,想進補就得依體質調整食材與藥材,判定體質是第一步,虛寒體質可以放心補,這是指體力差、容易累,冬天手腳冰冷,穿衣著襪還是暖和不起來,或是晚上蓋被還要穿兩層襪子才能保暖,屬於明顯的虛寒體質。

  另外頻尿,且小便顏色偏透明、夜尿多者,有些痰液分泌較多,質地清稀,女性的白帶清清水水稀稀,或是過敏性鼻炎患者,風一吹就流鼻水或是氣喘,跟氣溫降低有關的,都可以在此時調節進補,改變體質,在冬天比較不會辛苦。

  容易上火的體質是指痔瘡、便秘上火型,有睡眠障礙或是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這種體質不耐補,選擇食材、藥材得更注意,包括:減少脂肪、蛋白質的攝取量,不要吃放了很多薑、麻油、人蔘、桂枝或是當歸等,具有補血、溫通功效,這一類大辛、大熱的食材。臨床上常見吃麻油雞、燒酒雞與羊肉爐,隔天就口乾舌燥嘴破,嚴重一點的,痔瘡出血發作。因為酒、麻油、薑這類大熱的食材,會讓火氣更上升,血壓不穩定,可能引起的其它變化,真的很想吃少量為宜。

  除了這些體質外,溫補的藥材可能引發皮膚過敏、免疫風濕類疾病的患者更加嚴重,最要注意的是孕婦,因為懷孕期間的體質特別,藥膳裡面具有活血等藥物,可能會流產機率提高,最好問問醫師,千萬不要人家吃補也跟著吃。

  冬至全家團圓,共進藥膳補湯很享受,但因為家族成員體質不盡相同,黃仲諄醫師建議,由醫師擬定不很補又能溫和吃的藥材,讓不同體質都可以有一點效果,千萬不要在坊間買了整鍋藥包,或是自己抓藥來燉補。

  他舉例,像很多藥膳湯都會用的「桂枝」,放下去香香的,吃來有溫通效果,較不會冷,但其實屬於上火的藥材,如有出血傾向,如胃腸道潰瘍病史,天冷本身腸胃道較敏感,動火的藥下去,就會出血,痔瘡也是,天冷血壓高,火氣上衝,再給一些溫熱的藥,萬一衝過頭,血壓就爆了。總而言之,冬季如要進補必須根據體質、症狀,詢問專業醫師、藥師意見,才能吃得開心又健康。2015.12.14(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山城風雲錄 的頭像
    山城風雲錄

    山城風雲錄

    山城風雲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