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續修《臺中縣志》出版發表會


 今「臺中縣」的行政區域是由清末的臺灣縣、日治時期的臺中州逐漸演變而來。戰後全臺設9縣、9省轄市,臺中縣為9縣之一,民國36年(194721日 原臺中縣轄之北屯、南屯、西屯三鄉劃入台中市;民國39年(195086日 ,政府調整各縣市的行政區域為165市,將原屬臺中州的彰化、南投分置縣,臺中縣乃結束大縣的時期,而縣治也由員林遷豐原。


 全縣行政區共有縣轄市3(豐原、大里、太平)、5鎮(清水、大甲、東勢、沙鹿、梧棲)、13鄉(霧峰、后里、大肚、潭子、神岡、烏日、龍井、大雅、新社、大安、外埔、石岡、和平),共21鄉鎮市,幅員廣闊,包含山、海、屯三種不同之地理環境及多元的族群文化。民國82年(1993111日 ,大里鄉升格為大里市,85年(19964月太平鄉升格太平市。可謂為臺灣一具體而微的縮影,而在前賢先輩的努力和推動下,對於地方文獻的保存研究與撰述不遺餘力,至民國78年(1989)《臺中縣志》之付梓而集大成,然其內容所載僅止於民國65年,30年來臺灣歷經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重大變遷,本縣同樣地在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因此,為清楚記載本縣30年來的發展與變遷,依據 民國91116日 臺中縣政府訂定《臺中縣縣志纂修辦法》之規定,縣志之纂修,以20年纂修一次為原則,如舊志內容完整者,得以續修方式為之,並由文化局負責主修。因此文化局於民國965月開始著手進行《續修臺中縣志》之纂修工作,本次續修係延續《臺中縣志》,綱目盡可能以《臺中縣志》為藍本,並因應近30年來國家政策的推行或社會型態變遷等情形,而略予增刪,其意旨在保存、續永本縣歷史文獻史料,並呈現民國66年至民國95年間臺中縣諸多面向的歷史及財政之發展。


 臺中縣志書的纂修起於清末,然僅有初步的采訪冊,未能修成縣志。日治時期,有多不管內概況或鄉土志,然也未能形成有系統志書纂修。本縣方志纂修起於民國70年代,首次纂修縣志,成書於民國76年底,當時除卷首、卷尾外,分為土地、住民、政事、經濟、教育、選舉、人物及藝文等8志,全志含卷首、卷尾總冊數18冊。


 續修《臺中縣志》於內容方面,主要是接續《臺中縣志》,調查記述與研究民國66年至民國95年間本縣之風土人文及各項發展變遷,由於近幾十年來學界平民文化及社會史研究意識之?頭使得相關史料及研究成果大量增加,而自民國70年代之十二項建設開始,臺灣亦展開了一系列的文化建設,故本志之架構除承繼原志之規模計分九志,依序為土地志、住民志、政事志、選舉志、社會志、經濟志、教育志、文化志及人物志,另有卷首和卷尾,則全志共9志,含卷首、卷尾,總冊數11冊,總字數超過400餘萬字。


卷一土地志


 土地提供人類生活的空間,其生態環境影響歷史發展至深且巨。因此,列土地志於卷一,其內容包括地理、氣候、災害及區域等篇。其中地理篇分為疆域、地質、地形、水文、土壤等5章;氣候篇著重在本縣轄境內氣候要件的探討、分析且歸納本縣氣候變遷的特色及空間差異,災害篇著重民國65年至96年間影響本縣最大的災害,分成地震與颱風敘述。


 而考量本縣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各地因環境有別,本次續修新增區域一篇,闡述內容著重各地發展的總體特色與區域差異。


卷二住民志


  本志共有人口、語言、宗教、禮俗及原住民等五篇。內容著重於本縣原住民族分布、遷移、人口資料、母語教學、宗教信仰活動及歲時祭儀、生命禮俗的充分敘述,並解析本縣住民不同族群的特色。


卷三政事志


  舉凡人類存在之地必有政治之事務,政事志包含行政、自治、役政、建設、地政、財政、司法、戶政、警政等九篇。本志內容主要涵蓋民國66年以後本縣的行政發展,如行政的沿革、機關、首長及行政法規、戰後實施地方自治相關自治法規的演變,地方建設、都市計劃的發展;九二一地震後土地的重劃及財政、戶政、警政及消防救災的整體梗概。


 


卷四選舉志


  選舉為人們政治生活中重要的一環,編修內容有中央暨地方各級民意代表及各級行政首長選舉,均為本卷之重要內容。其中分為第一篇為選舉相關制度與背景,第二篇為地方民意代表選舉,第三篇地方行政首長選舉、第四篇省議員與省長選舉暨第五篇中央民意代表與總統選舉。


卷五社會志


  前《臺中縣志》之纂修並無社會志,鑑於本縣近幾十年來社會急遽變化,本次續修增列社會志為卷五,闡述本縣社會團體、社會福祉、公共衛生外,基於近十餘年來臺灣社會消費型態不同於往,消費與觀光休閒文化逐步發展,因此特列消費文化篇。其次,由於社會變遷,擴大婚姻網路,本縣外籍配偶增多,國際婚姻移民及社會運動,如環保及平埔文化正名復振運動等社會現象,已成為臺灣社會變遷必須重視的課題,均列專篇討論。


卷六經濟志


  經濟活動為人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次續修經濟志以舊志為基礎,內容包含農林、漁牧、工業、商業金融與服務、交通與公共事業等5篇章,根據各鄉鎮市志、公報、統計要覽、研究專書等,詳述本縣近三十年來整體經濟型態的轉變及活動之概況,以兼顧本縣經濟發展的連續性與蛻變性,以彰顯本縣之經濟發展特色。


卷七教育志


  教育事業乃百年大計,影響人民素質及歷史發展至深且巨,教育志共分為教育行政與設施、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體育等4篇。內容包含本縣65年以前教育行政與設施的回顧、教育行政組織與學制、分述本縣各級學校歷史沿革與發展,包括學前教育、國小教育、國中教育、高等教育、技職教育、特殊教育;暨本縣近三十年來配合教育部提倡社會教育、終身學習及全民教育等社會政策推動社會教育的成果;體育篇主要概述本縣在體育行政與法規、學校體育、全民運動及競技運動等各項賽事的推展與成果。


卷八文化志


  本志依臺中縣人文發展的歷史與特色,共分文化政策與文化行政、文化資產、圖書管理、文學文獻、美術及表演藝術等為主要篇章,涵蓋並闡述本縣文化藝術之發展與實態及文化建設的成果。第一篇概述本縣自民國60年代起由於經濟的發展帶動本縣文化建設的過程與特色,其中發展至90年代,由於本縣因地理區域的特性,在一局三中心、多據點及廣結盟的文化政策下,朝向地方文化自治化發展與文化大縣的目標邁進。而在第二篇則對於本縣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維護,針對古蹟、歷史建築、考古遺址、古物及一般民俗文物、文化景觀的記述。第三篇概述本縣圖書館的設置及經營管理,對於70年代本縣推動一鄉一圖書館及藝文出版品的豐碩成果,提升縣民的讀書風氣,為地方文化的推動奠下深厚的基礎等均有專章討論。第五篇及第六篇對於本縣美術及表演藝術的蓬勃發展及教育推廣的成就,均有詳盡的敘述,各類美術家、工藝家、音樂家、傳統藝術技術保存者、舞蹈與雜技藝陣等也均列專章闡述,為本縣文化藝術的發展留下珍貴的史料。


卷九人物志


  人物是歷史發展之主角,本志內容包含人物傳及人物表。本次立傳總計360人,凡對本縣政治、經濟、教育學術、司法、醫療及藝文、宗教、婦女、原住民等有所貢獻或影響之人物,均予以論述。其中婦女過去在清代是以貞節、節孝婦女為主,本次續修突顯婦女的角色不致湮沒於男性佔大多數的人物傳,特立婦女篇,其中有文學家吳燕生、有作詞作曲家慎芝、有鋼琴老師陳信貞及助產士黃劉月桂等各行各業傑出者為主,本次續修婦女傳主共有25人。而過去有原住民的縣,並未在人物傳中為原住民特立一篇,本志第十篇包括2位平埔族,其餘9位都是泰雅族人。


  本次續修在撰寫深度及廣度上均更上一層樓,充份呈現臺中縣三十年來歷史發展的精髓及特色;纂修過程則著重相關文獻史料的蒐集、整理、考訂、補闕及研究撰述工作,使本志具實用性,不僅可以詳實保留珍貴的歷史記錄,更可供一般民眾參閱使用,發揮歷史百科全書之效用,增進各地人士對臺中縣的了解,並藉此提升國人對區域發展史之知識水平。


  本次續修中,文化局除依《臺中縣志纂修辦法》規定,組成《臺中縣志編纂委員會》,由張壯熙副縣長擔任召集人,文化局局長陳志聲為副召集人,更敦聘洪敏麟、簡耿堂、黃秀政、陳哲三、吳文星、黃富三、張永堂、溫豐文、陳翠蓮、劉超驊、黃符寧、王正雄、林宜宏等專家學者為審查委員外,本次之纂修團隊,聘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暨民藝所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張勝彥教授擔任總編纂,並邀集熟悉地方史志纂修和本縣歷史文化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纂修工作,其中由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陳國川主持土地志的纂修、前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溫振華主修住民志、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所長薛化元主修政事志、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鄭梓主修選舉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洪麗完主修社會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陳慈玉主修經濟志、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鄭瑞明主修教育志、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主持文化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主持人物志。各志纂修期間歷經重重艱辛,終於能在縣市合併前劃下完美的句點,這皆有賴各位委員及纂修團隊不遺餘力的辛勤付出。


  史、志之纂修是一項深具歷史使命及時代意義的百年大業,本次續修歷經兩年餘,除感謝編輯委員及各纂修團隊之辛勤付出外,各機關團體有臺中縣議會、臺中縣農會、各鄉鎮市公所、代表會及各立案團體協會、縣府各處局的支持與協助及耆老的口述採訪,使續修《臺中縣志》的纂修工作能克服萬難,全志順利付梓,臺中縣政府謹致上最高的敬意及謝意。面對即將到來的臺中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在這歷史之時刻,本志不啻為臺中縣歷史留下一個完整之文獻紀錄,也是全體縣民共享的成果與文化資產,相信更可作為未來新臺中市政之參考,發揮「以史為鏡」的功能,引導大臺中地區走向更璀璨的未來。99.12.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城風雲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