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窯災後從零開始捏出希望人生
「七分窯」是台中縣新社鄉崑山村中一處推廣水墨畫、陶瓷刻畫藝術的地方,也是台灣省陶瓷刻畫學會的會址。窯名「七分」,三分那裡去?創會長張笠夫、李春美夫婦說:震災前是醉了,但災後卻碎了。不過,震災震毀作品、卻震不掉夫妻倆的藝術創作與推展執著,走出震災陰霾,從零開始,再捏、再刻出一件件象徵希望的完美作品。
九二一震災幾乎毀了「七分窯」多年來的收藏與創作品,心疼無濟於事,只有好好的再動手去做。張笠夫說,似乎老天爺認為我們的作品未臻完善,要夫妻倆重新再創造;這種體認,就成為夫妻倆災後重新出發的原動力。擁有很多滿意的作品是他最大的財富,也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雖然深感痛心,但也深刻體認到藝術工作者永遠是「半師」狀態,必須不斷的學習、追求更完美的作品。
張笠夫、李春美夫妻與台灣省陶瓷刻畫學會的會員,於災後十天就邊整理受創的場地,邊動手進行陶刻的創作。去年五月間就完成上百件作品,並以「七陶人」聯盟展出;能夠迅速在一片廢墟中迅速的站起來,並重新創作的精神,受到各界的讚嘆與欽佩,成為災區重建藝術創作的範例。
張笠夫、李春美倆經過大震災的考驗之後,更體會到追求「生活藝術、藝術生活」的過程中,必須從挫敗的經驗成長、精益求精外,更需不斷的充實自己,努力創新、大膽求變,作品隨性所至、隨心所欲,基於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都是可取為題材,緣於社會中的情節、生活的點滴,落實虛幻生命中產生的情、緣、愛。這也就是夫妻倆,災後對前來接觸捏陶、陶刻者的鼓勵與期勉。
今年七月間,張笠夫與李春美更將災後創作的陶藝和書法作品,在台中市文化局展出,所展出的作品不是追求美,而是樸與真,不僅把作品呈現給大眾,也重視作品呈現的內容。結果,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睞與肯定,讓夫妻倆更有繼續創作的動力和意志力。
地震後的創作過程讓張笠夫夫妻倆印象深刻,也體會了一切從零開始的艱辛過程,張笠夫並期勉大家往前看,藉著輕鬆活潑的遊樂方式,將藝術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從中接觸並進一步認識藝術、喜好藝術。有了生活的調劑與心靈的寄託,才能早日走出震災的傷痛,迎向嶄新、希望的未來。90.09.1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