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的盛行率逐年上升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
16歲林姓高中生,喜歡吃甜食但卻缺乏運動,身高165公分,體重卻達95公斤,因中秋節連著幾天烤肉,一日夜晚突然右腳大拇趾掌趾關節,因疼痛難耐遂至部立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就診,經胡宗慶主任詳細問診及理學檢查後診斷為急性痛風發作,抽血檢查,發現尿酸值高達8.4 mg/dl,所幸藥物治療2~3天即恢復正常。
免疫風濕科胡宗慶主任表示,痛風在古代好發於帝王及王公貴族,在當時的社會,只有他們能夠在酒池肉林中大啖美食,盡情享樂,故又稱為帝王病。痛風一般好發於40至60歲之男性及停經後之女性(因女性荷爾蒙可促進尿酸排泄,但停經後荷爾蒙改變使得尿酸值上升而容易得到痛風),但近年來因經濟發達,物質生活提高,臺灣地區痛風與高尿血症的盛行率有逐年上升,且發病年齡下降的趨勢。
痛風是因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引起尿酸鈉鹽結晶沉積於關節、軟骨、滑囊液、肌腱、軟組織或甚至內臟器官,而急性痛風發作的誘發因子包括近期大量飲酒、紅肉、海產的攝取或與體重增加有關,當痛風發作時可見關節處有紅、腫、熱、痛等現象,且容易好發於下肢關節處(尤其是大拇趾),常於午夜痛醒,約在24至48小時達到疼痛高峰。高尿酸血症是導致痛風的最重要因素,當血中尿酸值大於7.0 mg/dL,且血中尿酸濃度越高,持續的時間越久,發生痛風的機會越大。
胡宗慶指出,痛風患者的臨床表現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不發作間歇期、慢性痛風石關節炎。不同的階段,其治療方式亦不同,無症狀高尿酸血症通常是不需要藥物治療,只需注意飲食及生活形態的改正,但大多數痛風病患,需要長期的服藥控制血中尿酸,治療的目標是使血中尿酸值控制在6 mg/dL 以下。
胡宗慶叮嚀,從未有過痛風關節炎發作但血中尿酸值高於7 mg/dL者,即應注意調整生活型態及飲食,減少啤酒、烈酒、內臟、海產的攝取,若已經罹患痛風關節炎之患者,建議接受長期的藥物治療,一來既可使痛風不再發作,更可避免痛風併發症的產生,尤其現在正值秋末冬初之際,國人喜歡進補、吃火鍋、啃秋蟹,應避免逞一時口腹之慾,以免造成身體健康的損害。2014.10.07(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提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