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震災系列-石岡壩災後轉機
大地震不但震毀石岡水壩的湖光山色,也震出大台中地區二百多萬居民的缺水危機。災後隨著重建工程的展開,震災紀念景點的規劃、水壩功能的重新定位、自來水取水口的計劃往上游遷移,讓地方居民再度燃起希望的火花;期盼災後重生的石岡壩能夠化危機為轉機,提供國人最佳休閒旅遊場所,也能帶動地方的發展。
石岡壩位於台中縣石岡鄉大甲溪下游,攔蓄上游德基、青山、谷關、天輪、新天輪、馬鞍等水力發電廠排放的發電尾水,肩負調配供應大台中地區地區公共給水及農田灌溉等功能。於民國六十三十月間動工,六十六年十月完工,總工程費四億八千萬元。滿水位標高海拔二六七點一公尺,有效蓄容量二百七十萬立方公尺,採取混凝土重力壩設計,壩頂兼做橋樑使用,設有十八道閘門控制溢洪道及兩門排沙道。
最大的特色是由國人親自規劃、設計、施工,主要的施工機械及設施均由國人自行製造及加工安裝,也是我國未向國外申請貸款興建完成的第一座多目標水壩。啟用二十幾年來,供應大台中地區二百多萬民眾公共給水,及工業用水與灌溉用水。卻在九二一大地震中,震毀壩體十六、十七、十八號閘門,水壩中的儲水從坍陷的閘門中傾洩而出,壩中乾凅見底。一夜之間,整個石岡水壩風景區內的面目全非,也讓大台中地區民眾嚐到缺水之苦。
石岡壩興築之初,一度帶給水壩附近居民相當大的期盼,希望能藉由水壩的興築帶動地方發展,但在石岡壩啟用後,雖供應了大台中地區主要的民生用水,對地方居民而言,不但未蒙其利卻反受其害,也是個夢魘的開始。二十幾年來,石岡鄉、東勢鎮部分被劃入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嚴重限制了地方的建設發展,連居民蓋房子都必須施設污水處理設施,導致地方建設落後。
主要是在確保大台中地區主要公共給水潔淨的前提下,水源區的諸多限制,導致石岡鄉、東勢鎮建設發展嚴重受影響。兩鄉鎮並多次向從石岡壩取水的自來水公司抗議、要求回饋地方;雖然近幾年來水公司陸續提撥補助地方經費,居民要求遷移自來水取水口的聲浪日漲。
震災後,經濟部水資源局針對石岡壩自來水取水口往上遷移案,已由水利處指派規劃試驗研究所的外業隊進駐東勢鎮興隆里,並進行工程規劃設計、探勘等事宜,若經行政院核定後,預計從九十二年度起分四年施工、總工程經費約八十二億元,九十五年度即可完工,屆時將可改善大台中地區飲用水源遭鄉鎮廢水汙染問題。取水口上移後,石岡壩將改為供應農業灌溉用水為主的功能,可供應約兩萬公頃農田面積。
自來水取水口的遷移定案,等於即將解除石岡鄉、東勢鎮目前水源區的諸多設限,對於地方建設發展將有很大的助益,對水源區鄉鎮而言,更是一大佳音;尤其把受損的三道閘門規劃為「九二一地震景點紀念地」,將引來大批國內外人士前來觀看。因此,地方各界莫不期盼石岡壩震災後功能的重新定位,成為促進地方發展的轉機。
居民企盼在自來水石岡壩取水口往大甲溪上游遷移後,解除水源保護區鄉鎮的諸多限制,利於地方震災後的加速發展,縮短與鄰近豐原市的城鄉差距。除了震災景點的規劃外,也能在壩中開放遊艇等水上遊樂設施,讓遊客不僅觀看百年強震的遺跡,也能在湖光山色的壩中進行親水活動,而不是成為遊客下車撒泡尿、短暫停留就走的「方便」場所。
事實上,以石岡壩所擁有全國性的知名度,加上位處通往中橫公路旅遊據點的台三線道路附近,加上水壩旁的「東豐綠色走廊」自行車專用道,未來可以石岡壩震災紀念景點為主,結合石岡、東勢農特產品,發展觀光休閒農業。規劃觀光果園、民宿、客家文物館、客家小吃、客家民俗技藝與手工藝品等,提供遊客一、二日遊的旅程,才能有效促進地的發展。1999.10.0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