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慈濟「電音俱樂部」電子耳家庭愛的分享

中華成人電子耳

耳朵構造圖

聽語訓練B

聽障電子耳B  

慈濟「電音俱樂部」電子耳家庭愛的分享

  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針對電子耳病患成立「電音俱樂部」與粉絲專頁,三月七日舉辦聯誼會,共40個家庭、逾百人共襄盛舉,分享成功案例並交流聽能復健歷程,聽取專家介紹電子耳專業議題,聽障家庭了解問題所在,在相互鼓勵下,更有信心走出寂靜角落。

  全臺聽障人數逾百萬人以上,造成聽障原因非常多,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吳弘斌主任說,大多數是遺傳性的聽力障礙,少數是非遺傳性聽力障礙,導致幼兒學習、個人溝通的障礙,對於未來教育與發展都有長足的影響,國內聽力障礙病患目前使用電子耳人數逾千,鼻咽癌病患電療後造成的聽力障礙,也可以接受電子耳手術。

  「電音俱樂部」成立目的是建立病友間的交流平台,由過來人分享經驗心得,幫助新手家庭早日適應,專業醫療團隊則在粉絲專頁上提供諮詢、解答。成員多為已完成電子耳手術的病患,年紀最小開刀時不到一歲、最年長的六十四歲,經過聽語訓練,如今已能與外界溝通無礙,過來人將經驗分享給即將接受手術的病友,連未來可能遇到的狀況,都傾囊相授,鼓勵資淺病友勇敢嘗試與其他人對話,並學習對方說話的嘴型與方式,把話講得更清楚,相互扶持早日走過適應的過程。

  電子耳手術動軋近百萬元的費用,所費不貲,可能導致讓很多經濟並不寬裕的家庭卻步。臺中慈濟醫院社服室主任林怡嘉說明基金會補助辦法,需要申請人工電子耳補助的病患,必須先於耳鼻喉科門診就醫,經醫師評估、判定後,如果符合裝配人工電子耳條件,即執行相關流程申請補助,加上政府提供的金額,將大幅減輕病患負擔。

 慈濟醫療體系電子耳手術領域,是吳弘斌主任於二○○四年在花蓮慈濟醫院開啟,慈濟基金會五年來補助人工電子耳裝設費用,嘉惠許多聽障家庭。吳弘斌主任指出,當耳蝸內聽神經的毛細胞消失,導致重度聽力障礙時,裝設「電子耳」是改善方法之一,所謂「電子耳」是電子產品,又叫「人工耳蝸」,將電極放入耳蝸,直接刺激聽神經,可以讓聽不到的病患重新聽到聲音。

 此次活動相關專業議題包括:聽障基因、微創及困難電子耳手術等。許權振副院長身為人工電子耳手術亞太的專家、世界級學者,耕耘杏林四十年,去年提早從臺灣大學退休,多年致力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這份堅持終獲政府重視的結果,於二○一二年三月起,所有新生兒都可以接受免費的聽力篩檢,讓先天性聽障新生兒早日治療,能和正常兒童一樣聽和說,獲大臺中醫師公會頒發「卓越貢獻獎」殊榮。

  許副院長指出,聽力損失是最常見的先天性缺陷,國內外的研究報告均顯示每一千名嬰兒中,約有三至五名患有聽力損失,其中一至二名是兩耳重度聽損的。雖然如此,寶寶的聽力有問題,並不是世界末日,最重要的是必須儘早發現,並和醫生、聽語訓練師密切合作,及時在聽力和語言學習發展的關鍵期中,藉由助聽器或人工耳蝸(電子耳)的幫助,讓聽障兒可以接受到聲音刺激,進而感覺到聲音,再加上適當的聽力語言訓練,即使是重度聽障兒仍然可以發展出接近正常的聽語能力,而能接受一般正規教育,回歸主流社會。

 「聽障基因檢測」是現代醫學新利器,能確認小孩發生聽損的原因、預估個案日後聽損程度的預後,還能透過遺傳諮詢及產前檢查等,提供年輕且仍想生育下一胎的家長相關資訊。

  人工電子耳植入已被公認是一種相當安全、有效、信賴度高的耳科手術。吳弘斌主任指出,早期電子耳手術,需要開到十公分傷口,但是目前他採用的是二點二到二點五公分的微創傷口與零點零四公分的微創植入,傷口復原不但迅速,手術完二十四小時以內就能開頻,馬上可以確認手術結果。

 他表示,聽障疾病一直都存在,但很多人都忽視,其實,對先天性聽障的孩子來說,年紀愈小開電子耳手術愈好,臺灣電子耳手術發展二十多年,臺中慈濟醫院的手術成功率百分之百,除應邀到歐美國家演講,也多次前往大陸、外蒙與東南亞等國家示範手術,成功讓聽障兒童重新擁抱聲音、走向人群。

  吳主任進一步說明電子耳微創及困難電子耳手術,他表示,微創植入手術目的在於可以保留耳蝸內部細微的構造,維持殘餘聽力,原因是電子耳仍是電子產品,保固十年,仍有可能會壞掉,開刀不只是這次好就好,也要想到二次開刀怎麼辦,理想的手術是傷口小、破壞也要小,一旦電子耳故障,需要再次手術時,裡面的纖維化會影響手術的成功率。2015.03.07(臺中慈濟醫院提供

arrow
arrow

    山城風雲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